必一运动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赵晓辉)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出现。
专家指出,此次目标的提出更强调人均理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说,中国人口较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GDP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
庄健说:“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确定的。”
5年前召开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GDP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GDP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
“新的目标比原来更高了,比‘十一五’规划更进了一步,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实现这一目标很有把握。”庄健说。“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
与此同时,报告更加强调了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强调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
庄健说,在单纯依靠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下,人们担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生产率大大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日益增强。人均GDP翻两番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
专家指出,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GDP提高,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提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张旭东、韩洁)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中国工商银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行高级客户经理刘红是一名基层金融服务人员,在她眼里,这句话中的每一个词汇都具有新意。
刘红代表说,“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各方面的财富,涉及到诸多金融理财方式;整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作为一个专业经济术语,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报告一到手中,就发现了这个新提法,引起了我很大兴趣!”、中国证监会主席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驻地说:“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和股票等。”
背景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今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
代表说,资本市场是涉及投资金融领域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说,目前百姓收入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前者涉及股息、利息、分红等收入,也就是财产性收入。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
“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郭树清代表说,“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说,财富的增加要靠保值增值,这个新提法体现出了时代的特点。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说,作为金融领域的代表,他非常关注报告中关于“财产性收入”这个“新词汇”。这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除了薪酬收入之外,还有其他正当合法的收入,比如通过储蓄、国债、基金、投资股市等方式来创造财富。
姜建清代表说,随着国家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老百姓还将会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比如通过QDII、境内居民可以投资香港股市等。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张旭东、刘铮)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那么,什么是财产性收入,这背后蕴藏着什么含义?对这个涉及到居民收入统计的术语,新华社记者就此连线了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的专家。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表示,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预计2007年的增速会更快。“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大趋势。”
据介绍,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陈小龙说,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在2%左右。
测算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虽然基数小,但是发展潜力很大。”陈小龙说:“拿这两年来说,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为26.5%。”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吴小军)、国务院港澳办常务副主任陈佐洱16日表示,报告论述港澳事务的篇幅比以往更大、分量更重。
陈佐洱在与海内外记者谈对报告的感受时表示,报告运用科学发展观总结了香港、澳门自回归以来实践“一国两制”日益丰富的基本经验,对怎样继续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作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指示。
他指出,两个特区当前的形势是回归以来最好的,社会更加安定、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
陈佐洱说,十六大以来的5年,是港澳特区不平凡的5年。中央把保持两个特区长期稳定作为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课题,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着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和衷共济,团结建设美好未来。
他说,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并实施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之后又陆续签署并实施了4个协议。现在内地已对原产于香港的进口货物全部实行零关税,向香港开放了38个、向澳门开放了28个服务贸易领域。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旅游业务已经扩大到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个城市。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把港澳特区覆盖其中。
内地与港澳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也在逐步扩大,香港银行试办人民币业务,内地金融机构到香港发债并容许内地资金通过QDII代客境外理财到香港市场投资。
陈佐洱说,在这5年里,深港西部通道建成开通;珠海香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正式经营管理珠海机场;内地与香港税务部门达成了新的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税漏税安排;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和国际马联就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举办达成共识并加紧筹备;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2006年世界电信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在香港举办。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陈冯富珍女士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在澳门举办,澳门历史城区还成功地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所有这些都扩大了实行“一国两制”的两个特区在世界上的影响。
陈佐洱说,同志在报告中指出,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这句话在的会场里博得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他指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从一个方面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比正确,在精神指引下,这条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同志在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