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测绘、装配、施工、验收……嘉兴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一厨一卫”装配式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2024年,“完成500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厨房、卫生间装配式试点改造”被列入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全市500户低收入困难家庭将迎来全新厨房和卫生间。嘉兴市早早启动、早早排摸、早早试行,目前全市已经完成21家试点家庭的改造,项目满意率100%。前阵子,嘉兴召开现场会进行经验分享,项目正式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乘上“装配式”智造之风,这次“暖巢行动”如何在暖民心的同时,又助力本地产业升级呢?
在这个春天之前,王伟(化名)家厨房里的橱柜,已经几年没有打开了,一层层透明胶带,覆盖了橱柜门缝的角角落落。
“怕老鼠从管道里来!”王伟的母亲解释道,语气中充满着无奈,“家里所有饭菜都不敢放在橱柜里,只能放在桌子上。”这个位于南湖区建设街道子城社区的老房子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楼道管道、屋内家具都年久失修。两位七旬老人和他们的儿子王伟共同居住于此,王伟患有重度精神残疾,平时不太出门,其母亲又腿脚不方便,家住顶楼的她也已经十几年没有下过楼了。日日蜗居于破旧屋檐之下,鼠患又隐于厨卫角落,让一家人的生活不太安逸。
今年3月,厨卫改造大排摸中,王伟一家作为本地低保户家庭纳入本次厨卫改造对象。4月,装修队开始现场调研、施工,整排水管,更换新橱柜、吊顶、墙面等。仅用一周时间,家里的厨卫焕然一新。
2018年以来,嘉兴市创新开展困难家庭“暖巢行动”,累计服务4800多户,得到了广大困难群众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与以往“暖巢行动”的全屋改造不同,此次项目将“厨卫”指定为改造场域。那么,为什么是“厨卫”呢?
长期以来,装修行业流传着“金厨银卫”的说法,厨卫是住房中与身心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也是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一。
困难群众的住房大部分房龄较长、状况欠佳,厨卫设施简陋、陈旧、破损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王伟家的厨卫鼠患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不仅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也让储物空间闲置,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在限定3万元预算中,厨卫的改造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困难群众的生活便利度,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将困难群众厨卫从陋室变为安居。
此外,改造预算的增加、改造范围的扩面也让更多困难家庭受益。此次厨卫改造,在“暖巢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升级,改造对象由两人以上低保户扩大至全体低保、低边、特困群众,也就是说,单人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以及一些低保边缘家庭也能够参与其中。改造标准由全屋改造提升的2万元预算,增长为厨卫改造的3万元预算。其中,只对厨房或卫生间单项进行改造的,厨房改造金额不超过1.8万元,卫生间改造金额不超过1.5万元。政府“买单”,在资金上为群众争取到了最大可能。
家住秀洲区庙云桥村的萧大荣、萧大炳兄弟俩是“贴隔壁”邻居,都是“一个人的低保户”,在政策扩面后,他们都成了此次民生实事项目的改造对象。4月16日,装修团队成员来到他们家,在昏暗破旧的厨房“量体裁衣”,当场制定改造方案,规划施工时间。“一个人住有时候真的不方便,还好政府一直关照,这一次给我们改改,再好不过!”哥哥萧大荣满是欣喜,等着他的厨房修葺一新,也等着他的生活由此焕然一新。
4月16日上午9时,王朝敏团队4人来到萧大荣家的厨房和卫生间,进行第一次项目调研。“厨房的土灶我们不动,旁边墙面加上防火铝岩板。”王朝敏一边在现场制定改造方案,一边在电脑上一张近80个项目的列表中填入数值。随即,预报价表即刻生成,“这样的线元。”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团队完成了调研、测量、定方案、做预算、与户主沟通等一系列步骤,精准而高效。这一天,他们要完成8个项目调研。
王朝敏是浙江嘉兴市蓝朵集成装饰有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也是这一次公司承接民生实事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在他手底下,已经完成了5户精品样板的试点改造任务,前段时间,蓝朵也作为装配式改造的范例在全市的现场推进会中分享经验。
简单来说,装配式装修就是用定制化装修配件,在现场“搭积木”,完成组装后,房子也就装修好了。它把从设计到生产、供应、安装再到运维几个环节整合到一起,由一家公司负责到底。
这样的一体化装配,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高效。前期精准测量后生产的装修配件,就像一块块标准化“乐高积木”,产业工人在现场只需要拼装,便可以保证每块“积木”严丝合缝。这种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业化的安装与施工,大大缩短了装配时间,提升了装配效率。
“一般来说,我们10天就可以完成厨卫整体改造,这是传统装修时间的一半。”浙江嘉兴市蓝朵集成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光介绍道,装配式装修让装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装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了局部空间改造对户主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装配式装修价格透明,这也成了控制成本的最好抓手。在装配式装修的模式下,耗材与装配都是以面积或长度来计算价格的,比如集成吊顶的单价就是130元/平方米,地柜的单价是1150元/米。因此,在调研现场,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项目和现场测量数据,制作出一张精确的报价表,及时调整项目,控制预算。“3万元改‘一厨一卫’,基本只有装配式装修能做到,这也是我们选择他们的原因。”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次在项目执行上也明确规定了装配式装修的占比,一方面是给项目实施指定一个方向,另一方面也是想助推本地产业转型。
借助这股装配式装修的智造之风,崭新的厨卫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股风是嘉兴最先“吹”起来的。
近年来,嘉兴市大力发展装配式装修,推动智能装饰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嘉兴成为全国首批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2023年,嘉兴市秀洲区入选浙江省装配化装修试点县(市、区)。根据规划,“十四五”末期,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800亿元,建成8个国家级、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今年将装配式技术运用在困难群众厨卫改造上,是对装配式技术的一种大力推广。”在王晓光眼中,参与民生实事项目不仅是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而且对他所在的本土装配化产业也有重大意义。目前,嘉兴的装配化产业主要集中在王店和海盐,其中鼎美、奥华、巨匠等一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崭露头角,而更多的企业还未完全转型。尽管本地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王晓光信心很足:“装配式装修一定是未来趋势,我希望这个产业能快速发展起来,我和我的兄弟公司能从王店走出去!”
新塍镇庙云桥村的陈伯欢对于新改的卫生间特别满意。“浴室中给我装了扶手凳,我以后可以坐着洗澡了。”陈伯欢家是秀洲区首批精品样板试点家庭之一,改造之前,他的卫生间没有专门的淋浴房,热水供应也不稳定,对于腿脚不方便的他来说,洗澡成了一件麻烦事。针对陈伯欢的现状,改造不仅是翻新,更重要的是适老化设计的应用。
针对老年人的适老化,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化,这些都是“私人定制”改造,也是民生实事“暖心”的关键。每一个调研现场,都是一次“量体裁衣”,团队成员不仅对于空间有精确到毫米的把控,对于户主的生活方式,也是了解得清清楚楚。
一个个具体的愿望背后,是一处处实际生活中的不便,也是精准改造的一个个落脚点。“在预算范围内,我们也把一些小改造拓展到厨卫以外的空间,解决的是群众最急切的问题。”王朝敏告诉记者,在实际改造中,能正常使用的灶台就保留,需要更换的窗户可以拓展,减少改造区域和原本居室的割裂感,把预算花在刀刃上,才能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爆改”不是做表面功夫,实用性和耐用性才是王道。在新塍镇,一户困难家庭的厨房让改造团队“一筹莫展”——屋顶到处漏雨,墙面不断渗水,满地鸡鸭粪便……仔细勘察后,团队认定此房为危房,不适合改造。“真的要改,我也可以做出崭新的效果,但这个房子本身的问题不解决,改造后也用不了多久的。我不想做面子工程。”王朝敏第一时间将这户家庭情况反馈给村委会,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商讨新方案,先启动危房改造。
除了前期调研排查,后期运维也十分关键。为了防止在群众受益的“最后一米”出现“断档”,嘉兴建立了项目管理长效机制,提供至少3年的免费上门维护,同时还开展后续帮扶,针对一些自主生活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残疾人家庭,安排专人辅导如何使用新电器、新设施等。
改造完成不是结束,而是新生活的开始。“改造完成后,我们还会跟进,指导困难群众自觉做好居室整理、卫生保洁。”嘉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后,困难群众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家住高照街道高桥社区的白么初,现在每天都会在改造的卫生间和厨房里搞搞卫生,“以前乱得不想打扫,现在顺手就会擦擦,希望保持这样一个干净的状态。”通过维护住房环境卫生,困难群众也在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困难群众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乐观面对生活,自觉增强发展能力,这也是大刀阔斧改造背后的内在价值和美好希望。
“爆改”厨卫不是突出前后对比的“找不同”游戏,不是哗众取宠的“惊艳亮相”。对困难群众来说,这次厨卫改造,改变的不仅是居室,更是生活方式,甚至是面对生活的心态。
因此,改造一定得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杜绝表面功夫,避免空间割裂,给困难群众带来最实用、最耐用、最实际的改变。
当要求提升,抓手得更“牢靠”。装配式装修不是“横空出世”,而是产业上下游联合后的一次集体抱团转型,也是现代化装修的大势所趋。王晓光爱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这种转变:“我们把传统装修转变为‘装配式’装修,就和我们从买面料找裁缝做衣服转变为买成衣一样,更简单、便宜,选择性也更强了!”
当“暖巢行动”搭载本地智造,指向的是民政帮扶与产业转型的双赢,相信乘着这股智造之风,将迎来民生与经济的共同腾飞。